猪笼草是一种神奇的热带食虫植物,在叶的顶端有一个带盖的捕虫袋,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当经不起袋口蜜汁诱惑的昆虫失足掉进捕虫袋后,袋内的消化液可以把昆虫消化吸收!
猪笼草的概况
猪笼草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58年,由法国殖民者在马达加斯加发现,1737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命名为"Nepenthes",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epenthes",意为解除痛苦,意指看到猪笼草这么神奇美丽的植物就不觉得为了找寻它长途跋涉地艰苦了。18世纪由于猪笼草的奇特外形被欧洲殖民者从东南亚引入,作为观赏植物开始人工栽培。中国早在18世纪就已将猪笼草用于药用(《陆川本草》有记载),但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不断进口优良的猪笼草品种,包括现在各大花市都能看到的“花市猪笼草”——“红瓶猪笼草(N. × Ventrata)”。
猪笼草(中文名)=Nepenthes(学名)=tropical pitcher plant或monkey cup(英文名)
在猪笼草科食虫植物中,仅猪笼草属(Nepenthes)1属,全属约129种。猪笼草属热带植物,主产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婆罗洲(隶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三国,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隶属于印度尼西亚)两大岛品种最多最为著名。我国也有一个野生种,称之“野猪”或者“奇异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
猪笼草的原生地多为山区热带雨林、灌木林及其林中旷地,或低山沼泽、海滨沙地等。因原生地的不同,猪笼草在园艺栽培上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园艺上依据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分类,将其分为高地种(Highland)和低地种(Lowland)。生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品种我们称为高地种,高山地区云雾缭绕,冷凉潮湿,日夜温差大。生长海拔1000米以下的品种我们称为低地种,终年温暖湿润。高地种较多,占全属的2/3,另1/3为低地种,这两种在人工栽培时对温度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
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栽培上我们进一步将其分为四大类:(个别品种因其特殊性,需区别对待!)
低地种(Lowland):海拔高度1000米以下
(冬季需保温10-15度,夏季全国均可度夏,一般不超过38度。)
中地种(Lowland-highland):海拔高度跨越1000米
(冬季需保温5-10度,夏季放在阴凉处全国可度夏,一般不超过35度,少数几天温度过高会影响长势。)
高地种(Highland):海拔高度1000-2000米
(冬季需保温5度以上,夏季可用专用空调、改装冷柜、冷水机、冰块等降温,白天温度最高控制在30-35度,夜间20度以下,如夜间无法提供大温差生长会迟缓,但一般不至于死亡。如没有条件可放在空调房或其他阴凉处,温度过高生长会停滞,笼子也可能会枯,状态不佳时应及时改善环境,以免衰竭而死。)
极高地种(Highestland):海拔高度上限超过2000米
(冬季需保温5度以上,夏季用专用空调、改装冷柜、冷水机、冰块等降温,温度一般不超过30度,夜间15度左右。如温度过高,缺少温差,生长会停滞,笼子也可能会枯,甚至衰竭而死,没有降温设备切勿尝试。)
猪笼草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消炎止咳等功效;现在在台湾也有人开发了猪笼草茶和果冻;东南亚地区有将米、肉等食材装入猪笼草的笼子内,蒸熟后拿来售卖,成为类似粽子的特色食品;在我国的南方,有猪笼入水财源滚滚、袋袋(代代)平安的说法,为猪笼草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
猪笼草的形态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或直立草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有些野生种植株可长达20米,攀援于树木或者平卧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顶端有卷须,以便于攀援,在卷须的末段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器,并带有顶盖,盖子在笼子长成时打开后就不再闭合。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观赏性无法与捕虫器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猪笼草的捕虫器
种植猪笼草的主要目的是用作观赏的,而观赏的焦点是她的捕虫器——“笼子”,笼子色彩鲜艳,造型奇特,是非常精致奇妙的捕虫工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不同的品种,笼子形态各异,即使是同一棵多数也能长出两种不同形态的笼子,一般生长于下部的笼子较胖、较圆、较大,称之为低位笼或下位笼(lower pitcher),生长于上部的笼子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称之为高位笼或上位笼(upper pitcher)。笼的口缘外翻,称之为唇,笼唇是由一条条光滑的唇肋组成的众多凹槽结构,犹如导轨,伸向笼口内缘,当昆虫滑落时可起到导向作用。一些品种在笼口内缘唇肋的末端形成锋利的齿状结构,犹如鱼钩的倒刺可防止猎物逃脱。笼口的上部长有顶盖,可防止雨水或其他杂物落入笼中,并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迷惑落入笼中的昆虫使其找不到出口。也有个别的猪笼草如苹果猪笼草(Nepenthes ampullaria),顶盖窄长并外翻,使笼口可接到从上面掉落的鸟粪、雨水等,自然的进化真是非常奇妙!在笼子的表面笼盖生长的对侧,常会有两条平行的翼,从笼口延伸向下汇集于笼底,它的功能也许是方便昆虫等小动物从笼子的底部攀爬至笼口,是整个完美的“死亡陷阱”的一部分。
猪笼草靠如此奇妙的笼子捕捉昆虫,笼唇及笼盖的内侧等会分泌蜜汁,蜜汁如酒一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受此吸引的昆虫来采食,蜜汁使昆虫麻痹不小心滑落笼中,笼子内壁光滑无法爬出,笼内分泌的消化液可将昆虫淹死并消化吸收。(很多人以为昆虫落入笼子后笼盖会盖上,实际上笼子打开笼盖后是无法再盖回去的!)
猪笼草有些品种的笼子最大可长到高达50厘米,或直径25厘米。巨大的笼子不仅仅可以捕获昆虫,甚至连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也很难逃脱!